top of page
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  • 我,刘思麟

我,刘思麟

€48.00價格
增值税  未含 |
數量

介绍

她刘思麟通过自己塑造了一个穿越历史、文化、政治、身份的人物刘诗琳,却又说刘思麟其实是无名小卒:刘思麟可以是任何人,任何人都可以是刘思麟。在这个图像超载的时代,刘思麟以自己为媒介,突破了真实与虚构、世俗与仪式、私人与公共、个体与普遍之间的界限,让刘诗琳这个角色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被流通、发酵,并被“消费”。


于是,在《我无处不在》中,她“篡改了历史”,将自己以刘思麟的身份无缝地插入到名人的旧照片中,穿梭于各大历史场景,或与他们私下有说有笑。


在《Appme》中,她利用自拍应用程序将自己置于肖像模板中,创作了一系列刘思麟的混合自画像,描绘了不同年代的人物和20世纪的身份。同时,她在应用程序中添加了自己的模板,将人物池中的刘思麟交给了观众,观众的表演与刘思麟的形象融为一体。


在《警报》系列中,她穿梭于城市和村庄,寻找能与她对口型模仿警报声音的路人。这些人来自世界不同角落,有着不同的身份。他们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人,也是现实中我们离不开的人物。


当很多艺术家选择强调“艺术”的一面时,她刘斯麟却抽走了对“艺术”的关注,试图消解“精英主义”和艺术本身的局限性,试图封闭艺术本身的界限。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差距。正如她在制作《警报》系列时所说,“每个人都应该有发声的权利和发声的意识。”


刘斯麟通过自我建构的图像重新审视历史叙事和文化记忆,反思大众传媒环境下对文化符号的迷恋和商品文化的价值。刘斯麟在艺术实践中对“形象崇拜”的传统社会习俗进行了探究和重新诠释;由大众媒体环境和我们的数字生活精确构建和塑造的惯例。


关于艺术家


刘思麟(又名Celine Liu),1990年出生于沉阳,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。她习惯于跨越摄影和数字艺术的界限,同时也探索装置和表演。在 2012 年开始的“我无处不在”系列中,她通过将自己融入到摄影史上的标志性肖像中,挑战了我们的全球文化景观。


超越时空的刘诗诗作品荣获“2016集美·阿尔勒国际摄影季”“发现奖”,并于2017年在法国“阿尔勒摄影节”上展出。2015年,她被选为“集美·阿尔勒国际摄影季”的“发现奖”。瑞士洛桑爱丽舍博物馆的“reGeneration3”项目。


规格

图片及文字:刘思麟/又名 Celine Liu

设计:石珍、程银河

国际标准书号:978-2-9564071-6-4

出版日期:2021 年 10 月

图书信息 限量版 500 本

多套五色印刷小册子、翻页书和音响盒,装在 Pantone 荧光印花外卖袋中

13 x 26 x 3 厘米


德国境内的运费通常不超过 5 公斤。大规格和大件货物将单独收费。如需估算德国境外的运费,请直接联系我们。

    ©️候鸟空间

     
    候鸟空间
    bottom of page